正義流泉第八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14》

一個人在家修行時,如果遭遇到種種困難,便落荒而逃,出家去也!那是沒有這樣的規矩的。如果丈夫未經妻子同意,便擅自出家,他的修行是不會有結果的。充其量他只能把家交給妻子,隻身到山林去,嚴守新生活的規則。如果家中尚有需要照顧和教養的子女,《法論》也不贊成當家長的在那個時候到山林隱居。個人必須等到孩子能自立時,才能離開他們。所以,《法論》規定,家長必須挑起生活的擔子,直到至少48歲;姑不論是在順境或逆境,個人必須投身其間,排除萬難去盡自己的本份,不可抱怨。如果碰上麻煩,便把它奉獻給主,當作那是主的遊戲和計劃,而心平氣和去接受;這便是追隨家庭生活戒律的方法,是男女雙方都適用的法門。
-正義流泉第八章
正義流泉第八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13》

那些滿懷牽掛、充滿恨意的人,即使他們住在深山,內心也不會平靜。至於那些征服了感官慾望的人,即使是在家居士,也是真正的大修行者。他們的一切行為,不會導致痛苦或遭受譴責,像這種人便有資格被稱為智者。家是成就了無牽掛的道場。解脫不能由子孫或慈善或財富或祭典或瑜伽獲致;「自淨其意」才是解脫的訣竅。要辨別哪一種行為是善或惡,《法論》才是唯一的依據。一個人如果以體現梵作為人生目標,並致力去尋找他的本來面目-他的實相,他會成功消除無明的面紗,使他認識到他本身就是梵,姑不論他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。把心意專注在你的「真我」就是解脫的法門。
-正義流泉第八章
正義流泉第八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12》

掌握到自性的聖者宣稱,「真我」的基本實質是存在-正覺-至福(Sath-Chith-Ananda)。所以,那些了悟了的高靈,可說是已經成就了梵,因為梵的本身就是存在-正覺-至福。要得到解脫,你只需了了分明地去觀你的心,就足夠了;那才是必要的,而不是你的種姓和膚色。要怎樣了了分明去觀呢?答案是:從正義的實踐中得到。而這正義就是各種姓在人生各階段的作人守則。正義使人清清楚楚地體現真我,再也沒有迷霧來模糊你的視線了。實踐正義讓你的內心充滿體驗;在那些體驗中,你了解到真相,而後真理便很清楚地呈現出來。這景象導致解脫。內心毫無牽掛,沒有任何障礙足以蒙蔽真我的人,不論他們屬於哪一個種姓或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,都沒有任何關係,他們都能獲得解脫。《法論》在談到救度之道時,所表楊的就是這「清淨心」。
-正義流泉第八章
正義流泉第八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11》

種姓如婆羅門,顏色如黑與白,人生歷程如婚前學生生活階段等等,這些都是物質的形態;它們不是真我的特性。它們受時空所局限。它們歸這個束縛的世界所有,所以便得去遵守這個世界的種種制約。那是上天的旨意,目的在於確保世間上的活動,井然有序。這是每一個被世俗的制約所束縛的人,都必須去遵守的。至於那些不受制約及其變遷所影響的人,也就是說,對於那些超凡脫俗之士,那些制約便不重要了。這就是為什麼積極參究自性的人、悟到了實相的人,他們不太重視這些制約!他們不受種姓約束;他們視一切為實相本身,那他們又怎會去留意什麼是種姓呢?但,在你尚未到達那個境界之前,你必須去遵守種姓和人生階段的規則,不能有任何例外。這是具有「身體意識」者的責任。
-正義流泉第八章
正義流泉第八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10》

戒律中規定人們每天要做的儀式和功課,它的意義是很重要的。能夠遵照奉行就是持戒,就是最高的法。你是否注意到,作為所有「奧義書」精華的梵歌,對這一點如此說:「所有致力於靈性修持的人,不論他們處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,屬於哪一個種姓,都可以成就正覺。」而摩奴也這樣說:「他們具有慧根。」那位沒有慾望的人士,他不再有絲毫傾向,要去擁有或追求感官享受,也沒有任何我執或占有欲,他永遠沐浴在梵天意識的至福中,遠離煩惱。祂始終在至福和寧靜中,穩若磐石。一個人如果在他的大限來臨時,至少做到了專注心神於梵天,也就他的真實本性,那麼,他便能與「那」(That)合為一體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
-正義流泉第八章
正義流泉第七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9》

靈的力量可以完成世間上一切任務;又因為「伽耶特黎」賦與內在力量,孕育那份力量,所以,人必須在適當的時刻祈禱,不可掉以輕心。身體的成長和發育需要健康的素食,不是嗎?同樣的道理,人必須觀想太陽的光輝,吸取它的精華,來充實自己內在的光輝。當一個人靈力充沛,他的了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強,並且接受指引去從事有效益的活動;當靈力衰弱了,感官也遲鈍了,便導致他的煩惱,但是,如果在適當的時刻,把太陽的能量吸取進來,情形就像在播種的季節播下種子而豐收可期了。當太陽已經出來,照亮大地,黑暗還能掩蓋和製造迷惑嗎?當我們以那光輝注入自己心中,煩惱還能逞強嗎?那麼,我們又怎能缺乏力量-那份來自梵天源頭的力量?古人已經把這項功夫的步驟和技巧,傳了下來,以便所有求道之士可以從中獲益。去學習並勤加練習;你會由於本身的體驗,看到了真理。
-正義流泉第七章
正義流泉第七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8》

只要一息尚存,就堅持每天三次觀想神的人,的確是最高尚的一類了。他的福報很大,他的願望必能實現。另外他有生之年便已經解脫了;他是個解脫了的高靈。但是,必須注意的是,千萬不能把觀想神看作是一項例行公事,是規定要去做的許事項中的一項。你必須了解觀想神的意義,並且銘記住它的內在意義而去奉行。你必須要能清楚了解太陽神咒(Gayathri Manthra)的意思。你必須要感覺得到咒語中那位光輝的神靈,也就是宇宙萬象的源頭,祂和你的真我是沒有分別的。只有那些不明白咒語的意思的人,才會對「伽耶持黎」等閒視之。
-正義流泉第七章
正義流泉第七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7》

當天空逐漸明亮起來時,人受到動性之德感染。它的性質是:盡最大努力去勞動。人在動性之德的驅策下,忙著一天的工作,不停地勞動。他受到指令,在午餐進食前再度冥想神:把工作及其成果奉獻給。只有很虔誠的做了感恩禱告後,他才能進食。這就是日午膜拜。這項儀式會抑制動性之德,使它臣服在善性之德之下。這便是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第三項責任。然而,人亦具有第三種本性:闇性。當黃昏降臨之際,他急忙趕回家中,吃一個痛快,過後便昏昏欲睡。但是,還有一件事情等著他去做。只是吃和睡,是懶惰蟲的生活。當徵兆顯示三德中最壞的闇性想要發號施令時,人必須盡大努力去避開它的騷擾。他可以祈禱、和讚美主的善知識交往、閱讀有關神蹟的榮耀、培養優良的品德、盡力遵守良好行為守則等。這就是所規定的Sandhya-vandanam--感謝神恩。
-正義流泉第七章
正義流泉第七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6》

Sandhya的真正意思是什麼?Sam表示「善」而dhya源自於dhyan(冥想),所以Sandhya指的是正確或強烈的去冥想神。它的意思是集中心力在神首上。要做到一心不亂去觀想神,就得約束心念的活動;那麼,你便必須克服善性、動性和闇性三德(Gunas)的缺陷。當這些天然本能的衝動要興風作浪時,你必須祈求神以消除它們的誘惑。這是朝向神邁進的人的第一項責任。大自然的規律是:早晨屬善性,中午屬動性,而黃昏則屬闇性。黎明時,人們從舒服的睡眠中醒來,這時候的心境,也從(昨天的)激動和失意中解放出來,所以它是平靜的。在這個時刻和心境下,去冥想神十分有效。這是眾所周知的。於是就有了早課的規定。然而,人們不明白早課的意義,只知盲從地遵照儀式,機械式地一直做到今天。理由很簡單,因為那是古人訂下來的呀!人的第二項責任是在領悟觀想神的內在與深層意義之後,去奉行這項活動。
-正義流泉第七章
正義流泉第七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5》

「伽耶特黎」莊嚴法相的奧秘是不可思議的。伽耶特黎所指的神靈,便是大梵(Brahmam)。祂是空(Aakaasa,以太),是人們不能理解的。祂被稱為「Bahirdhapurushaakaasah」--醒境的特徵,在醒境時,這神靈就是人的性格之內的空。在夢境時,他是「Antah purushaakaasah」(按:人的意念之內的空)。在熟睡之境中,祂就是人的「心」之內的空;祂充滿這個心、成就這顆心。凡是明白這真理的人,成就圓滿和大梵。也就是說,那位了解醒境、夢境和熟睡三境的人,他本身就是大梵。人雖然被稱為神靈,擁有這位梵神的稱謂,然而,他卻成了自私的棧房而受其污染,為追逐敗德和不義之事忙碌,不是很荒謬嗎?這種情形不是很災難性嗎?直到今天,人依然被稱為「神靈」,那麼,他就必須嘗試去奉行某項法門,使自己勉強配得上這項美譽。
-正義流泉第七章
正義流泉第七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4》

凡是肉眼能夠看見的物體,都以「伽耶特黎」(Gayathri)顯現。語言(Vaak)即是「伽耶特黎」,而一切物體即是語言,用語言來表達,也包涵在語言之中。Vaak即是語言或聲音。它們以語言或聲音來表達、描述和表示。一切物體皆屬土地所有,沒有一物可以逾越。這土地就是人的身體;人不能跳出自己的身體。他靠著生命氣息來維繫;生命氣息在體內之心(Heart)中,它越不過此心,離不開此心。伽耶特黎有四足而六重。六重就是語言(Speech)、物體(Objects)、土地(World)、身體(Body)、生命氣息(Breath)和心(Heart)、這伽耶特黎所歌頌的神靈確實尊貴、聖潔、榮耀。宇宙萬像只不過是祂軀體的一部分而已。物體的種類和性質,大小和意義是不可思議的;而這只是祂四份之一的輝煌而已。其餘四份之三是祂那光輝奪目、常住不朽的法相。
-正義流泉第七章
正義流泉第六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3》

正如婦女應該守身如玉,男士們則必須潔身自愛。正如婦女應該只接受一個男人作為她的主人和丈夫;男人也一樣,他必須對身為他的妻子與伴侶的那位女子忠誠。妻子必須把丈夫看作神明一般,尊敬他、侍候他、遵從他的意願,這便是家庭主婦應盡的責任;而男人也必須敬重妻子,視她為「家中的女主人」並照著她的心意行事,因為她是家居的幸福女神。這樣,他才有資格作為「男子」。名譽與地位、身分與恥辱、邪惡和缺德、善與惡,是不分男女的。根本沒有女人必須遵守而男人則不受約束這一回事;雙方分別受到本身職責的約束。如果人們毫不考慮去遵守正義而胡作非為,那麼,不論男女都會掉落在反正義之中。正如女性一樣,有些事情是男子沒有權利去做的。丈夫與妻子之間存在著某種重要的誓約。
-正義流泉第六章
正義流泉第六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2》

你應該盡可能從天理法則中,取得最大的利益;並在追隨天理法則的當兒,避免對自己或任何人造成傷害。你必須使自己成為來自天理的平和與喜悅的受益者,並樹立起榜樣,去散播它的榮耀。不要追隨空洞的邏輯;不要讓憤世嫉俗和成見困擾你的心智;不要對別人所做的事情或信仰,發生興趣而去改造或糾正他們;要對你那實相的真我有信心,而以這樣的立場來審察一切行為,看看它們是否會妨礙真理的顯現;在信心與審察雙管齊下的情況下,你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盡你的責任和從事靈修活動。從今以後,你們再也不會誤入歧途,你會體驗到喜悅。
-正義流泉第六章
正義流泉第五章

《斯里沙迪亞賽巴巴語錄-1501》

什麼是進步的基礎呢?國家、社區和家庭的進步,有賴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。唯有在婦女掌握了自性的知識,了悟實相的科學後,國家才能恢復古代純樸的風氣。要使國家享有持久的繁榮與和平,則婦女所受的教育必須注重倫理和品德的培養。今日道德衰敗、社會動亂,原因是婦女所受的教育,忽略了這些要素。地球和天空並不曾改變,有所改變的是教育的目標,它已從正義淪為反正義了。今日的教育稱為智育(Vidya),但這僅是一種稱謂罷了。如果你考慮到知識分子當今的品格和行為,它實在是名不副實的。知識分子必須能夠不受任何外境的影響,終日沐浴在內在至福中;他必須了解生存的目的,並且要能夠領會到使他開悟的法門。
-正義流泉第五章